據悉,國家標準委已牽頭成立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協調推進組、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,國家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有望未來3年內出臺。隨著多項宏觀政策和技術標準的推進,意味著中國智慧城市的頂層政策部署已全面到位。
機構表示,國家對智慧城市建設大力支持,投入了大量的資金。智慧城市的建設充分運用了云計算、光網絡、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通信信心技術。參照智慧城市建設的一些典型項目的投資規模,預計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總市場空間超萬億元。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,智慧城市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。
標準體系有望3年內出臺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慧城市領域的負責人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規劃所高級工程師陳才透露,目前,國家標準委已經牽頭成立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協調推進組、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,國家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有望未來3年內出臺。
陳才介紹,目前,中央各部委正牽頭研究制訂本領域智慧城市評價指標和評估體系,形成了以評估促建設、促管理、促改進的新思路和新做法,未來我國智慧城市有可能開展全國性綜合評估,通過評估工作推進各地智慧城市建設落在實處。
據統計,自2013年起智慧城市試點啟動,目前約60%的地級及以上城市,超過200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,多個省份在全省范圍內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。其中,北京、河北、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山東、河南、廣東、陜西、寧夏等10個省(市)制定出臺了省(市)級總體規劃。此外,工信部公布的首批68個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名單中,包括京津滬在內的大部分省市省會在列。
市場規模超萬億
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長李穎此前曾指出,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,智慧城市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機遇,并輻射整個智慧城市的產業鏈。全球市場預估在未來大概有40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,中國估計將有4萬億市場規模。
機構分析稱,在經歷2014年的加速簽單后,智慧城市2015年有望迎來新的商業模式,即由項目建設向服務運營轉型,如交通數據運營、停車場運營、市民公共服務運營、養老服務運營等。在業績持續高漲的背景下,服務運營模式將打消資本市場對其現金流和業績持續性的疑慮,智慧城市2015年有望迎來重生。
智慧城市廠商作為頂層設計者、項目建設者以及運營服務者,在整合政府、互聯網、智慧城市上下游產業鏈各方資源方面具備天然優勢,因此有更大優勢自上而下的掘金與民生相關的交通信息服務、互聯網醫療、養老服務、健康管理等覆蓋數億人口的龐大藍海市場。推薦銀江股份、易華錄、數字政通。
銀江股份:公司在健康管理、養老服務、交通信息服務等運營領域具備巨大潛在價值。
易華錄:公司旨在構建涵蓋綜合信息服務中心、云亭、綜合交通信息服務、文化健康等主要領域的運營業務。當前公司與阿里展開全面合作,利用易華錄在政府系統項目的建設優勢及阿里在云計算、大數據和支付平臺等領域的優勢,兩者強強聯手旨在打造線上線下協同的互聯網運營模式。
數字政通:公司大力布局智能停車運營業務,推出“智泊”停車場整體解決方案,在存量停車場用戶中進行更新改造,后續有望迅速上量。未來或將通過融資租賃、大客戶合作等方式進行市場推廣,通過停車場占據O2O市場極佳用戶入口。